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中炬高新蹊跷事:梁大衡落选董事会,大股东未支持自家人?

7月4日,中炬高新 (600872)顺利完成换届。新一届董事会共有7人组成,不计入独立董事,共有4人。

7月4日,中炬高新(600872)顺利完成换届。新一届董事会共有7人组成,不计入独立董事,共有4人。

参选的可不止4人。早在6月18日,中炬高新就公告了换届选举通知,提名黎汝雄、林颖、刘戈锐、万鹤群和梁大衡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梁大衡意外落选

《财中社》注意到,获得提名的5名候选人中,刘戈锐、林颖和梁大衡于2023年7月已经成为中炬高新上一届董事会的董事。万鹤群任职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家公司和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火炬集团”)与上海鼎晖隽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三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炬高新20.5%股份,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林颖有鼎晖工作经历,梁大衡、刘戈锐与万鹤群相类似,主要工作经历来自中山火炬系等国资。

当选董事长的黎汝雄虽非中山国资出身,但已年逾花甲的他曾在央企华润和中信旗下多家公司任职,并于2016-2024年长期担任中信旗下大昌行集团有限公司CEO一职。

因此,从最初的提名看,“职业经理人+中山国资+鼎晖”的人员配置,且职业经理人担任一把手,可以看出中炬高新治理专业化、市场化的格局。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前行。上海鹤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四只基金合计持股中炬高新1.26%,6月25日,其提名1990年出生的沙凌云参与中炬高新董事会的选举。

选举结果显示,临时提名的沙凌云并未获得更多股东的支持,其只获得7676万股的选票,占出席会议有效表决权的23.9%。得票率过低,未能获得董事会席位。

中炬高新蹊跷事:梁大衡落选董事会,大股东未支持自家人?

仓促提名的沙凌云未能获得任命情有可原,已经是中炬高新董事,且来自中山国资背景的梁大衡同样未能获选,就略显蹊跷了。

如前所述,梁大衡之前的经历主要是中山国资旗下公司,且2023年7月他已经加入中炬高新董事会。此次继续参选,最终获得的票数只有1亿票,占出席会议有效表决权的31.2%,其他四名获选的非独立董事获得的选票比例都超过了93%。

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就超过了1.1亿股,梁大衡获得的投票只有1亿股,“自己人”没有支持自己?

董事会暗战

2023年7月,中山国资火炬系与宝能集团的对决分出了胜负。事情要追溯到2015年,彼时宝能集团通过前海人寿不断增持中炬高新,2018年末持股达到24.9%。通过改组董事会,宝能集团掌控了中炬高新。

然而,2021年宝能集团系因债务问题陷入流动性危机,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权开始频繁被动减持。即便如此,2022年中炬高新董事会换届中,宝能系仍有4人入选,中山国资火炬系只有2人。

随着宝能系股权持续减少,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通过增持步步进逼。2023年1月火炬集团以15.5%的持股比例,反超宝能系的13.8%,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

矛盾在2023年7月爆发。在临时股东大会前,宝能集团方面突然更换多名中炬高新高管,此举遭到火炬系方面的强烈反对,认为程序违规且候选人缺乏行业经验等。

随后便发生了时任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到中炬高新总部调研被拒绝进入厂区、宝能系高管深夜带队闯入厂区更换保安队未果事件。

最终在临时大会上,宝能系方面的4名董事会成员悉数遭到罢免,火炬集团推荐的梁大衡、林颖和刘戈锐当选,火炬集团重新掌控中炬高新董事会。前一天,宝能系提名的邓祖明在任职6天后辞职,华润背景的余向阳被任命为总经理。

宝能系对中炬高新的控制权全面终结。《财中社》注意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宝能集团旗下的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中炬高新4.5%,只是一名“小非”。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等原因,调味品行业增长受限,叠加管理层内讧不断,中炬高新业绩不可避免受到影响。2021年中炬高新归母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下降16.6%;2022年公司直接亏损5.9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8倍;2023年盈利增长主要是依靠非经常损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仍下降5.8%。

中炬高新管理层多年动荡后,最终以国资重新主导、治理结构优化告终。只是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中,梁大衡“意外”落选,会给稳定不久的中炬高新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lnl.cn/1763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