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港股新观察 | 多只优质中概股“归巢” 港股迎科技企业生力军

□ 截至10月21日,有37家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4家企业为双重主要上市,13家企业为第二上市

港股新观察 | 多只优质中概股“归巢” 港股迎科技企业生力军

□ 截至10月21日,有37家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4家企业为双重主要上市,13家企业为第二上市

□ 今年以来,前沿科技板块中概股成回流港股新主力,一批来自智能驾驶、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的中概股陆续回归

□ 在流动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港交所在上市时间、相关手续、上市成本、豁免条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后续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有望持续推进

港股市场迎来一波中概股上市的小高潮。近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相继通过港交所聆讯。这两家智能驾驶企业即将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有37家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港交所灵活的上市门槛及“同股不同权”机制,为中概股提供了一个便捷且具有吸引力的回归平台。随着港股市场的改革和融资环境的优化,更多前沿科技板块的中概股有望登陆港股市场。

近期多只中概股回归港股

10月19日,智能驾驶企业文远知行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17日,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这两家公司均于10月14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即将成为在纳斯达克与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

“实现美股与港股双重主要上市,对于智能驾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估值稳定性、贴近核心市场等均有重要战略意义。”毕马威中国华南区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姜健成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双重主要上市,能有效增强应对单一市场波动的韧性。同时,这两家智驾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国内,港股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潜力理解更为深刻,有望给予更合理的估值。

展开全文

不仅是智能驾驶领域,生物科技公司也在积极筹划港美股双重主要上市。10月17日,中概股天境生物宣布,拟进行港股IPO,实现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作为一家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对拓宽融资渠道有迫切需求,寻求双重主要上市是其开辟全新融资平台的战略举措。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其IPO融资总额(不含超额配售权)超41.6亿港元,为近4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禾赛科技CFO樊鹏公开表示,此次港股上市,对公司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资本与战略”的双重回归与共振,也为下一阶段全球化扩张、技术攻坚和新场景布局提供了支撑。

“归巢”中概股已达37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有37家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4家企业为双重主要上市,13家企业为第二上市。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支持、港股市场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港股流动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优质中概股回归港股有望成为趋势。

一系列政策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支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9月发表施政报告明确,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港股市场近年来持续推进制度改革,也提升了对中概股的包容性与承接能力。中银证券分析师王君在研报中表示,2018年以来,港交所相继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打破了传统公司治理结构限制;上市规则第18A章为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创设了上市条件。同时,人民币计价股票、ETF互联互通、SPAC上市等制度持续完善,增强了港股市场的多元承接能力。

2019年以来,随着阿里巴巴回归,新经济龙头企业接连登陆港股。2020年至2023年,贝壳、知乎、哔哩哔哩、名创优品等10余家互联网企业相继登陆港股。今年以来,前沿科技板块中概股成回流港股新主力,一批来自智能驾驶、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的中概股陆续回归。

今年前8个月,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83亿港元,同比提升132%。姜健成表示,在流动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港交所在上市时间、相关手续、上市成本、豁免条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后续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有望持续推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lnl.cn/3231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